今天我們這篇文說,從《黃帝內經》中的一句話說起。
原文就是:五藏之道,皆出於經隧,以行血氣,血氣不和,百病乃變化而生,是故守經隧焉。
這裡面的經隧,指的就是臟腑之間相互聯繫的深層而重要的經絡。
全文的意思是告訴我們,五臟功能的正常發揮,依賴經隧的通達,運行氣血。 氣血若因為經隧的原因而導致不和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。
這是古人對我們的訓示:我們今天一切大病、重病的出現,都是經絡被掐斷、“經隧”不通,導致氣血失和的結果。
你說這心臟在跳動、射血,承載我們生命發動機的角色。 僅僅是它一家的功勞嗎? 說實話,還真就不是。
心臟的怦然跳動,看似只牽涉一臟,實際上它就是冰山之一角。 在它的下面,掩藏著很多其他的環節。
比如說,心臟的跳動,離不開脾。 中醫認為,脾化生的水谷精微,上輸於心,在心的作用下變化為血。
所以,心臟所泵射出來的每一滴血,都離不開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勞。
如果脾的功能失常,則心血不足,血能載氣,血虛則氣虛,於是氣血兩虛,心臟還能正常工作嗎?
再比如說肺。 心臟和肺臟的關係,現代醫學已經發現了,兩者是緊密相連的。 心臟不好的人,早晚肺臟不好。
呼吸系統有問題的人,心臟也別想健康。 而這個問題,古人用一個“宗氣”的概念很好說明瞭。
又比如說肝。 心和肝之間有關係嗎? 有啊。 我們都有體驗,一次大怒之後,心跳很可能就不規律。 總生悶氣的人,心臟位置就會覺得悶。
用中醫的理論解釋,肝主條達。 肝鬱氣滯,則一切臟腑的功能開展,都會不順暢,心臟也在所難免。 心臟的如常跳動,離不開肝氣的梳理、暢達之功。
sfjlgced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留言列表